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作为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应当承担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责任。多年来,文安法院始终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爱心帮教、法制教育等工作中不断彰显司法关爱,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播撒法律的阳光。
一、充分酝酿,勇于创新,夯实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的基础保障。
司法实践中,文安法院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针对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并呈现不断低龄化和暴力化的倾向,2007年,经过充分酝酿,文安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组建起青少年犯罪审判庭,积极探索尝试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专业化审判和爱心帮教制度,希望借此降低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有效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在组建之初,青少年犯罪审判庭就明确了两个努力方向,一是继续完善青少年缓刑犯的回访帮教制度,二是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凭着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态度,青少年犯罪审判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的回访帮教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帮教档案、定期回访、联合帮教等措施实现了本地青少年缓刑犯重新犯罪零记录的良好效果,并通过送法进校园活动使在校青少年犯罪比例明显低于平均比例,2010年,送法进校园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河北日报、廊坊日报等13家媒体20余名记者来文安法院集中进行采访,对文安法院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尝试给予了充分肯定,青少年审判庭因在青少年维权工作上的突出表现荣获全县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为进一步促进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工作的开展,全方位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2010年7月,在廊坊市中院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文安法院成立了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负责专门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专业化审判道路上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注重审判细节、彰显司法关爱,树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关怀救赎理念。
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成立以后,针对未成年被告人心里脆弱、性格偏激、缺乏家庭关爱等特点,注重秉持“亲和、关怀、救赎”的理念,实行教育式审判,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审判方针,从提高陪审率、圆桌审判、档案封存等审判细节入手,充分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身心健康,避免二次伤害,帮助其无痕回归社会。一方面,注重审判方式,维护合法权益。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官在开庭审理前通过认真审阅案卷卷宗,加强与未成年亲属的沟通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案情,有针对性地制定案件审理方案;庭审中,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通过强化释法工作,引导未成年人主动认识改造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审判目的;案件审理后,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档案资料予以封存,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注重审判细节,彰显司法关怀。工作中,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原则,一方面通过合理选择审判场所,以“圆桌式”审判方式缓解未成年人情绪,并在庭审中规范法言法语运用、法槌使用等细节,并设立亲情会见室,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积极安排陪审人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共青团、妇联有关人士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理,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当庭教育,帮助其悔过自新。
三、爱心回访、延伸帮教,构建社会联合帮教体系。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说,审判的结束就是回访帮教的开始。文安法院有一份特殊的未成年人帮教档案,这些档案中详细的记录着每一名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住址、每一次帮教的思想状况和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问题。每名法官都把回访帮教工作当做是对未成年被告人一种精神上的救赎,不但定期组织集中帮教活动,而且保证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及时回访,帮助青少年缓刑犯重新回归社会。近年来,为使青少年帮教工作达到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文安法院不断延伸帮教触角,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文安法院每年必开一个主题会,就是未成年人帮教座谈会,主动邀请教育系统、团委、妇联、关工委等与未成年人成长和教育密切相关的部门,共同探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与县域两个重点企业进行积极沟通联系,建立起爱心帮教基地,为青少年缓刑犯提供工作机会,为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安法院有一项引以为傲的工作成绩,就是判处过的本地未成年人缓刑犯中重新犯罪的比例为零。因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及帮教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文安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被廊坊市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廊坊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予以通报表扬。
四、普法有方,送法进校,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常态化机制。
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防患于未然,一直是文安法院始终思考并不断在司法实践中为之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2007开始,文安法院就以法制教育为切入点,积极与教育部门取得联系,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50名经验丰富、责任与爱心并具的法官受聘担任了辖区内183所中小学校的法制辅导员,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不仅开办法制课堂、模拟法庭、制作案例宣传展板等,而且还设立法院开放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庭审旁听,将学生请进法院,切身感受法律的力量。许多曾经到法院参观的学生表示,参加庭审旁听使自己的心灵深受震撼,也深刻认识到了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重要性,懂得既要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针对青少年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等特点,文安法院组织开展了“致学生家长一封公开信”活动,向在校学生家长发放公开信2000余封,就在校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教育管理向学生家长提出意见建议,特别是就社会关注的部分学生沉迷网络问题,向学生和家长提出诚挚建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赞扬。
五、开阔思路、全面延伸,完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机制建设。
在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延伸帮教和法制教育等工作上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工作的信心,为此,文安法院将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举措,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专业化、帮教社会化、教育全面化的机制建设,全力打造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一是要在维护未成年人实体权益上下功夫,树立“亲和、关怀、救赎”的审判理念,继续完善现有的陪审制度、圆桌审判、档案封存等审判细节,建立亲情会见室,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两名法官已经报考心理咨询师,力争通过亲和有力的心理疏导加强审判帮教效果;进一步完善档案封存制度,明确档案封存的程序、管理主体、范围等细节,使之有利于对失足青少年的救赎、回归;二是在回访帮教的延伸上下功夫,通过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建立全方位、联动的矫正机制,与每名未成年缓刑人员签订帮教协议书,并与辖区企业共同建立爱心帮教基地,帮助未成年缓刑人员重新回归社会;三是在法制教育上下功夫,不但要通过法律辅导、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而且要进一步拓宽法制教育宣传的范围,创新法制教育的形式,全力打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和法制观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安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审判职能,不断延伸工作触角,切实担当起打造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环境的责任,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贡献自己的力量。